麦子Three

晋江/微博@麦子Three
公众号@三秋3autumn
贴吧@慧云公主
lof放同人,原创在晋江,干货在公号

奇幻/历史/科幻/武侠/女性主义
全员初心:HP/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土/红楼/宝莲灯/欢七/如懿传/觉醒年代
墙头太多,推荐可屏蔽。

主BG和无CP/偶尔百合
本命:汤姆里德尔-伏地魔
目前磕欢七往事组上头,合集的短中长篇均完结。

子博@麦子已疯 各种疯批CP

© 麦子Three
Powered by LOFTER

解民生之所艰,育天下之英才——真正诠释了我农校训以及那个真实、可爱又倔强的袁老

我本科是在中国农大读了英语和数学,我的太姥爷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业系,后来在农科研究所从事棉花育种和文献翻译工作。而袁隆平老先生的英文也非常好。

这一切一切让我很想写点或者分享点什么悼念一下袁老先生。


超级袁隆平:他走过一地荒芜,身后是他的摩登时代

《南方人物周刊》16年的一篇采访报道,写的非常好。

“我试验田的产量好得不得了,有人看的时候,讲我那个水稻好漂亮的,叫作水稻的仪仗队。仪仗队部队是最漂亮的啊。还有人讲我们那个水稻是核武器。好得很呐,你们,你们城市里面不知道这个情况,到田里去看一看。我天天下田,everyday,有空就去田里,看它生长情况啊,有没有什么病虫害啊,等等啊。”

当年读这篇报道时第一次看到了袁老的真实和可爱。他其实是个很摩登而鲜活的人,年轻时痴等了初恋很多年,研究中心里第一个买车,说话也会夹杂英文,看到稻子长得高会兴奋得手舞足蹈,鲜活而热烈的爱着自己的事业,没有很多其他的杂念。


腾讯特别节目《时代·我》袁隆平先生专访

一直特别喜欢鹅厂拍的人物访谈,把受访者都当成活生生的人去看,所以在这个记录访谈中我们能看到被孙女们吐槽英语好而数学不好的袁隆平爷爷;晚年不太愿又不得不应付一些政府与学校访谈的袁老,但在听到献花的中学生们想合影时,很高兴地主动站起来;评审会上虽然眼花,但是仍旧耿直地说出“研究成果算不上国内领先水平”,于是旁边的教授又在圆场打补;还有每晚八点一定和牌搭子们打麻将,来锻炼大脑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虽然袁隆平老先生没有在我农学习或者任教过,只是客座教授,但想想袁老却是真正阐释了中农校训的人。

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 Beachell因此被学术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

1968年,日本科学家新城长友经过多年努力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提出了一系列诸如赶粉等等杂交水稻育种新方法,首次成功实现了基于“三系法”的水稻杂交技术。

但是无论是Henry Beachell还是新城长友,其方案都存在着某些缺陷,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使得水稻杂交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完成杂交水稻的产业化。

袁隆平老先生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寻找到了合适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并突破了日本人无法实现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完成了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的最后一步,选育出了第一个得到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并于1981年荣获中国第一个国家发明特等奖。袁隆平因此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而袁隆平老先生的英文非常好,在大学时的专业课农业科技英语翻译,也让我get到英文在学术评价与学科交流传播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相关权威学科杂志均需要英文论文和同行审定,当我们把自己的技术进步向外推广时,也更需要借助英文这一工具,袁隆平老先生多次在中非交流论坛的汇报都是英文直接汇报。

在今年的高考之际,也想安利自己的母校,这是个朴实、内敛但可爱而有情怀的学校。我永远爱我农的校训。

解民生之所艰,育天下之英才。

袁老离开了,吾辈,路还且长。

评论 ( 9 )
热度 ( 58 )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TOP